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用心引导,却换来了“费力不讨好”

我是黛西 天赋一饼 2021-09-15

文 | 黛西

1


老姐妹应该还记得,我跟饼饼玩手指画,帮她把手掌涂满绿色,指挥她按在“正确”的位置上,用“正确”的方向,按上“正确”的手印,然后我来画脸,做了这幅好饿的毛毛虫。

我帮她把手掌涂满绿色后,指挥她按在“正确”的位置上,然后我来画脸。

除了嘴被饼饼霍霍坏了以外,它简直就是只“完美毛毛虫”,我非常满意。
晾干后,贴上墙,拍了照,我心想回头写公号也许可以当素材用,后来也确实用了。
几天后,饼饼又说,想画毛毛虫。
这次我没怎么指挥她,任她自由发挥,反正也不打算贴墙上,而且之前已经拍过“完美毛毛虫”了,这次你爱咋就咋弄吧。
她自己涂手掌,涂得一点都不匀,厚的厚薄的薄,手指那经常按不出印,毛毛虫缺胳膊少腿的,手印还多按了一个(后来被我改成了苹果),而且位置越按越偏,都快偏出画面了,最后给毛毛虫画了个脸,成了这幅鬼样子——
就在我准备把这幅画扔掉时,队友看了看它,又看了一眼墙上展出的“完美毛毛虫”,幽幽地对我说,饼饼自己画的,明显比你引导她画的更好啊!
你有没有搞错?!
我把两幅画放一起对比了下——
突然就觉得队友说的“好”是什么意思了。
饼饼自己胡乱弄的毛毛虫,虽然全是槽点,但看着确实很有灵魂。
灵魂就是鲜活的,是横不平竖不直的,是张牙舞爪的,是无章法可循的。
在我的引导介入下诞生的“完美毛毛虫”,尽管细节上无懈可击,但硬伤是,没有灵魂。

2


有美术课的负责人来找我,希望我推荐他们的产品,并展示了他们优秀学员的作品。

得知那些画全部出于四五岁孩子之手,我打心眼里佩服,靠,画得真好。
但我有种说不上的感觉,总觉得画里缺了点什么,却又不知道是什么。
现在我知道了,灵魂。
就是因为画得太好了,太像了,太无懈可击了,所有的“艺术感”都像是刻意凹出来的,于是让人觉得,不像孩子的作品。
我不是小看孩子的水平,正好相反,我认为那些“手把手教出来的美术作品”,不配称为“孩子的作品”。
孩子的作品,应该是自内而外的,画笔是他们表达内心的通道,我手画我心。
ta们用色彩和线条表达自我,创造形象,映射内心和情感,引用一句很流行的话——
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而是用来听的。
娃把画递到你手上,你就算觉得画得再辣鸡,跟鬼画符一样,但看着对面期待的小眼神,正常人都不会打击娃,而是会夸一句,画得太棒了!
你自己都觉得假吧?
与其干巴巴地违心夸奖,不如跟他们聊一聊这幅画,听一听他们画了什么。
饼饼告诉我,她画的这幅画,右边那片蓝色是鲸鱼,鲸鱼后面的一坨黑色是头顶喷的水,左边粉色的一片是喷火龙,喷火龙周围的点,是喷火龙喷出来的火,鲸鱼和喷火龙遇见了,他们一起去了幼儿园,成了好朋友。
听完这幅画,我都不需要昧着良心夸她了,只是对自己的想象力自叹不如。


3


听3岁的她讲给我听的画越多,我越会觉得,在画画这件事上,费力不讨好,懒惰胜一切。

这里的费力,指的是不自量力的“指点迷津”,自以为是的“手把手教”,但不是说,任何力气都不应该使。

在陪饼饼一起“傻画”的日子里,我这个野生的非科班非正规军,今天翻着相册,记录了一些心路历程,还做了一些功课,不求培养出什么艺术细胞(因为自己也没有),只求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拖了娃的后腿。


 1岁+
1岁前后,我们玩过好多涂鸦,用颜料涂抹,就地取材工具,随便霍霍。
与其说是画画,不如说是探索如何在纸上留下痕迹。
饼饼大概一岁半开始用蜡笔画画,但它不是用手腕运笔,而是胳膊肘为轴心左右来回划。
一两岁的小娃手部力量有限,蜡笔一定要买好上色的,容易留下痕迹,鬼画符的兴趣也高。
一直胡乱涂到2岁多,涂鸦痕迹越来越清晰了。
在“啥都不会画”的阶段,我们玩了很多水彩和手指画游戏,之前写过个大合集。
相关文章 | 这篇美术游戏,会让你对我刮目相看
看完记得回来!!!


 2岁+
2岁半左右,我看饼饼可以相对精准地运笔,控制线条走向长短和方向,就抓住时,鸡贼地引入了迷宫游戏,既联系运笔,同时又是思维游戏。
有时候,她一气可以画完一整本迷宫书,家里一度闹迷宫书荒,我这种很会过日子的人,肯定不能没完没了地买,在网上找到了一份日本迷宫练习册的打印资源(后台回复关键词“数学”获取)
之前的鬼画符,也变得稍微克制了,可以画出闭合的圆圈。
她一边画,一边告诉我她画了啥,虽然大多是时候实在牵强,但我除了假装恍然大悟,也不好说别的。
比如上面这幅画,饼饼说画的青蛙,我说,还真是呢,你看两个眼睛鼓鼓的... … 
饼饼现在3岁出头,还都是先画出来个什么,然后再对此做解释,很努力解释的那种。
有时候她会把同一个图案,阐释成很多种不同东西,一会这个一会那个的,这是2-4岁孩子独有的天马行空——这种技能太值得珍惜了,我们成年人早已失去。


 3岁+
最近,我发现她的“有意识画画”在萌芽。
具体表现是,她先预告要画个什么,然后再下笔。
虽然画出来的样子,我就算使劲往那方面想,也没发现一丢丢的相似,但她自己并不这么觉得。
在孩子的眼里,自己画的东西浑身都是戏,每个点,每条线,每个圈都有意义。
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我给饼饼读绘本甚至买玩具,那么在意画风和颜值,也许就是潜意识在告诉自己,让娃多看美的东西,才有更多“输出美”的能力。
我们小时候,家里都有一本简笔画册,手把手教怎么画鸡鸭鱼羊。
这又违背了“我手画我心”的初衷,真正的艺术都是创作出来的,而非模仿出来,孩子天生就是创作者。(怎么听着像要开始打广告了)
3岁娃可以画出人脸了,但一开始就是两个点加一个横线。
▼ 饼饼给花画的脸

千万不要没事瞎点评。

为啥只有眼睛和嘴?

鼻子呢?眉毛呢?耳朵去哪了?

眼睛为啥都连一块了?

嘴巴怎么都咧到耳朵上了?

为啥头发只有几根?

为啥不画身子和脚呢?

—— 典型的费力不讨好。

依然是一个原则:听他们的画就行了。
这种“无为”原则,不仅是在画画上,其它任何具有创造性的活动都适用。

 4岁+
偶然一次,饼饼画了个爸爸,头的下面就是脚,即传说中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画画阶段——头足人像
教孩子该如何画人,如何把身子加上,这都是违背娃的认知发展规律的“费力不讨好”。
3-4岁的孩子,尽管可以先构想形象再画出来,但过程依然应该保持自内而外
笔是表达ta们内心感受和自我的通道,所以,令ta们印象深刻的东西,ta们会夸张得表现,我们也不必没事找事,帮他们纠正比例。
“头足人像”可能会持续到5岁前后,才会长出身子和穿上衣服,这时候娃的绘画技能也越来越高级了,会用透视画法,会把看不到的东西也画出来(比如土壤下的东西)。
他们的画里有更多故事情节和逻辑关联,但对我们来说,那个引导原则始终没变——多“听”他们的画。


对娃在画画上的引导,度真的不好把握。
就像跟男生交往,不管不问,漠不关心,那肯定不合适,但管得多了,问得多了,太上心了,反而不招人家待见。
最好的距离就是,我一直都在,但给你足够的自由。
黛西@法兰克福

黛西种草好物

总觉得卧室里缺点啥,终于被我破案了

自用一年多,唯一后悔的就是买晚了
近期精选文章
每当有人背后非议我,我都觉得挺荣幸的

70万人点赞的育儿方式,只有我被气笑了吗?

黛西专辑精选

(点词卡查看)

01 卧底德国幼儿园    02 黛西书单和绘本

03 玩具与桌游选择    04 宇宙最端正启蒙

05 教育谜象与错觉    06 家里蹲陪玩秘籍

07 孩子心里怎么想    08 金融女财商启蒙

09 养育小事与大事    10 择园入园适应期

11 和你一起变更好    12 实用遛娃全攻略

13 我就是舍得自黑    14 这是真实的德国

15 天秤女的收纳术    16 如果你想认识我

你的每个“在看”和赞我都在乎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